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十至十五

10 鱼篮观音6 鱼篮观音(小王身)
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
《观音感应传》:
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艳女子﹐絜篮粥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岂堪配众夫邪!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其半。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惟马氏子能。女令具礼成昏。入门﹐女即死﹐死即糜烂立尽﹐遽瘗之。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藏观之﹐惟有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自是陕西多诵经者。"





11 德王观音 德王观音(長者身)
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手脐前,表三十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传说
唐朝年间,淮西叛乱.朝庭派兵进剿,多次溃败。当地百姓身陷战乱,民不聊生。当时任朝廷小吏的裴度,到观音庙去烧香求签,观音菩萨即现出“梵王”之身,用灵签指点裴度平息叛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裴度得胜回朝后,宪宗皇帝封爵位为晋国公,勋位为上柱国。裴度为感激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恩德,在淮西建了一座德王观音庙,保佑一方苍生。



12 水月观音2 水月观音(居士身)
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三十三身炎辟支佛。
有各種形像,據圖像鈔卷七所說,水月觀音坐於大海中之岩石上,垂左足,右足豎膝,與左膝相叉鉤,面部微仰,作思惟之相。
另有三面六臂像,左三手分別持寶蓮花、金輪、孔雀尾,右三手分別持利劍、寶珠、青蓮花,身色如日光,坐於寶山上。
又其圖像於尊容鈔載為,跏坐於岩石上之蓮座,左手持未開蓮花,右手結與願印,由掌中出水。
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其形像有多种。有一种是站立在莲瓣上,莲瓣则漂浮在海面,观世音正在观看水中之月。另一种是以莲华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莲华,左手作施无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此外又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种。其所以命名为水月观音的缘由,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因为其形像作观看水中之月状,也有说是由于其形像浮在海上,犹如水中之月云云。





一叶观音(宰官身)
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宰官



14 青颈观音 青颈观音(婆羅門身)
據不空絹索經卷九載,左手執蓮華,右手揚掌,結跏趺坐。又青頸大悲念誦儀軌載,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呑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佛身。若有眾生念此觀音,則遠離怖畏厄難,得解脫諸苦。以此尊為本尊,為祈願除病、滅罪、延命等。
又称青头观音。
传说
相传有个叫贾一峰的商人梦见一首三面的青颈菩萨对他说了四句偈语:逢桥莫停舟,逢油即抹头。斗谷三升米,青蝇捧笔头。贾一峰按菩萨的指点平安回家后,头抹香油与妻子一起睡觉,晚上前来杀他的康七因闻到香油而误杀了自己的情妇贾妻。官府怀疑贾一峰杀了妻子,要将他打入死牢,就在县令落笔时,一群青蝇飞来抱住笔头。县令问明原由后,最终找到了真凶。



15 威德观音 威德观音(比丘身)
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天大将军身。『佛像圖彙第二』所繪姿態,左手執金剛杵(vajra),現折伏之威,右手執蓮華,坐岩石上。天大將軍威德全備,故名威德觀音。
传说
唐太宗率军亲征高丽期间,一次与前军将领一起察看地形时,突然被早已埋伏的高延寿军20万围困。激烈突围鏖战中,突见天降威猛将军为其指路,所指之处皆系敌力量薄弱处,唐太宗率军奋勇击斩敌将,高丽将士纷纷倒伏,唐军杀开一条血路,突围成功并把高丽军被打得大败。

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四至九                                                 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十六至二十一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幽谷中的佛国净土:乌鲁音巴鲁缅甸萨迦塔立佛寺探访记

探访关丹太上老君庙:榴莲园中的道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