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吕江蓝啅公庙:百年香火里的民国记忆

 双吕江蓝公庙-民国匾额

🌊 渔村古庙溯源
在霹雳州双吕江(Bagan Sungai Belukang)这个宁静的渔村,当地村民世代相传——村内历史最悠久的庙宇是龙莲宫。然而,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一位老伯向我透露了更珍贵的发现:在龙莲宫旁的一座拿督公小庙里,藏着几块鲜为人知的百年匾额,默默记录着这片土地的信仰脉络。

🪔 前庭惊现民国匾额
老伯引我至拿督公庙前庭,指着一块蒙尘的木匾说:"这匾挂在这儿很久了,没人知道它到底多老。

  • "有求必应"匾(1924年)

    • 年份:中华民国十三年

    • 敬奉者:信商刘火云

    • 现状:历经98年风雨仍清晰可辨

🏮 庙内暗藏两件百年圣物
进入庙内,老伯又揭开更多秘密:

  1. 【双吕江哪啅公】神牌(1919年)

    • 材质:木质牌位

    • 年份:民国八年

    • 敬奉者:弟子陈锦君

    • 意义:见证103年香火传承

2.【蓝啅公匾】(1918年)

  • 位置:高悬神龛之上

  • 年份:民国七年

  • 题献者:弟子陈瑞源叩谢

  • 地位:现存下霹雳峇眼拿督渔村区第二古老的匾额


双吕江【蓝啅公匾】可能是下霹雳峇眼拿督区八大渔村里第二最悠久的一面古早匾额

📜 一块匾额,三重历史价值

  • 年代意义:蓝啅公匾(104年)比同庙神牌更早一年,证明双吕江拿督信仰至少延续百年

  • 区域地位:可能是峇眼拿督八大渔村现存第二古老的匾额

  • 文化密码:"啅"字古写法折射早期移民的方言用字习惯

🌴 被遗忘的渔村记忆
这些蒙尘的木匾,如同沉默的时光胶囊——

  • 记录着1920年代南洋华人的信仰方式

  • 见证陈姓、刘姓先民对土地的感恩

  • 提醒后人:最珍贵的历史,往往藏在香炉旁的斑驳木纹里

下次若您途经这个宁静渔村,不妨停下脚步,听听这些比独立前的马来亚更年长的木匾,诉说那些即将被潮汐带走的往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幽谷中的佛国净土:乌鲁音巴鲁缅甸萨迦塔立佛寺探访记

探访关丹太上老君庙:榴莲园中的道教圣地